|
|
|
關於土壤、介質問題中,花友詢問度第一名的問題是:『這個土壤(介質)可以種xxx嗎?』
看似越簡單的問題,其實回覆難度越高,就怕簡單回了,新手會以一概全,但如果都只回『可』或『不可』,又有點不負責,所以懇請花友
們,發問前請先參閱以下幾點:
-
只使用單一介質:
常見問題:『蛇木屑可否使用於花椰菜?』...從字面無法看出是要單獨用、混合用、混合的配方內容、栽種方式、水耕、土耕?以上使用方式都會影響答案
,如果將問題修改成:『花椰菜可否單獨使用蛇木屑取代土壤栽培?』店長若還是只回『可』或『不可』,就是真偷懶了。
-
混合多種土壤:
常見問題:『想
要與田土、廢土、其他土壤、介質...等等混用行不行?』,混合後的配方如果沒有物理數據,店長如果回答得很肯定,那肯定是憑經驗瞎猜的;更何況要種什麼?品種特
性?管理環境?設施?等資訊都未知下,更是難以回覆問題;如果配方中含有一些無法掌握的田土、廢土,成分是否含有不利生長的物質,只能實際栽種才能
得知結果。
-
只要求種的活就好:
常見問題:『我想種植小白菜、玫瑰、薰衣草、蘭花、仙人
掌...,可不可以只買這包土壤就好?』,通用配方培養土可符合基本的栽培需求,但是想要用來栽種所有植物,還是得先做功課,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店長無法針對每種植物一一回答,如果您看書容易睡著,建議利用網路
上的知識,透過搜尋可更準確的找到資料。
-
要最好的結果:的確!
常見問題:『我要種植玫瑰,請店長推薦最好的土壤?」,購買的目的,當然是要最好的;但務必先了解最好、最
貴的不代表最合適,
再好的介質也是要配合環境條件、管理方式,才能達到效果,例如:家住熱帶雨林卻想種沙漠型仙人掌,就算有頂級配方、昂貴肥料,環境不對的狀況下,很難有好的結果,
但如果能蓋溫室設施來控制所有條件就不同了。
-
使用時期:
常見問題:『這個土壤、介質可否用於高麗菜?』;可先了解高麗菜的栽培需要長天期,分階段管理才能獲得良好的收成;如果直接播種,育苗期將會很難管理,因此育苗管理後再定植就會很重要;另外
栽種方式有盆植、地植,因此生長時期及栽種方式不一樣時,選擇土壤(介質)的條件也不同。
-
先確認栽
種植物名稱:
常見問題:『朋友給我一株蘭花,要用什麼土?』,
蘭科植物總共有800個屬、幾萬個品種,因此為了避免影響您對店長的評價,還是請您先做功課告知正確的蘭花名稱,或者附上清晰圖片,才能協助判斷,感恩。
植物是生命,會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響,
建議您繼續閱讀以下資訊,應該可以解決您大部分的疑問,讓問題範圍更縮小,店長也更能準確的回覆!
|
|
土壤是支配人類興亡及民族盛衰的決定因素,當土壤肥沃,糧食豐富,則王國興起;土壤衰竭,則亡國滅亡。
舉凡可提供植物機械支持與供給養份的雙重需求者,皆可稱為介質,故土壤只是介質的一種。
優良的土壤應具備
-
需有適當的孔隙(排水佳),便利雨水與灌溉水之滲入,並可避免水分流失過快及養分之漏失。
-
含適當水份(保水保肥佳),以供植物根部所需水份,但不宜過多,以免通氣受阻,微生物活動不盛。
-
需鬆軟通氣良好,使根細胞能獲得足夠氧氣供應,但如過份通氣,土壤常呈乾燥狀態。
土粒分級:礫(2mm以上)>粗砂(2~0.2mm)>細砂(0.2~0.02mm)>坋粒(0.02~0.002)>黏粒(0.002以下)
土壤質地特性:
土壤質地分類 |
特性 |
砂
土 |
含砂粒70%以上,疏鬆之單粒購造土壤,乾時以手緊握則散碎,濕時雖握之能成塊,但輕碰即碎。有機物甚少。保水保肥力差,排水良好、空氣舒通、根群容易伸
展、耕作容易。 |
砂質壤土 |
砂粒65%、坋粒20%、黏粒15%;含砂量多,但同時含有坋粒及黏粒,故能表現結合性。乾時以手捻之,可結合成塊,久放即自行散碎。若濕潤時捏合可成土
塊。 |
壤
土 |
柔而滑有塑性。濕時以手握之可結成穩固之塊,乾時握之可碎成粗大團粒。多含有機物。壤土中砂粒坋粒黏粒配合適中,所以兼備砂土和黏土的優點,但沒有它們的
缺點。保肥、保水、排水和通氣都很適當,物理性質良好,耕作容易。 |
細砂質壤土 |
鬆軟而略有粗糙的感覺,濕潤時用手搓可成條狀,但並無顯著的黏著性。 |
坋
質壤土 |
光滑而有像麵粉的感覺,濕潤時略有黏滯性,用手可捏成一定形狀之土塊。 |
黏
質壤土 |
極光滑,有滑溜的感覺,濕潤時顯有塑性,可捏成任何形狀。 |
黏
土 |
有很強可塑性,可使成各種模型,水分過多時,有黏著性,水份適當可捏合成條不易破壞。保水保肥強,但排水性通氣性不佳,根系不易伸展,不容易耕作。 |
|
|
|
|
高高興興的從花市買回盆栽植物,卻發現常常很難照顧而告終,這與一般栽培業者所使用的土壤(介質)
及澆水習慣有很大的關聯。
栽培業者通常在成本考量下,以可出貨為準則,所以買家購買時可能會發現,有些根系已經沒有發展空間,而或介質養分已經少的可憐,有些木本植栽因土壤的
性質導致根系發展不是很好。
盆栽植物最需注意的三項為一、容器。二、土壤(介質)。三、澆水方式。這三者關係緊密,有一項讓植物不滿意可能就會使植物活的不好,
所以當選購喜愛的盆栽時,藉由這三要點,觀察花盆大小是否合適植物目前的生長狀況,土壤(介質)的特性,並詢問清楚栽培業者原本的澆水管理方式;如果
可以盡可能將土壤(介質)換成改成自己熟悉的管理方式。
 
|

|
可觀察盆土表面或盆底排水孔是否已經長滿根系且已經外露,而植株時常缺水,葉片變黃,生長緩慢等現象。
|
脫盆後可明顯看出根部已經爬滿整盆,且土壤幾乎看不見,應盡速換盆換土,如有腐爛根系須先剪除,如此植株一定長得更健壯 |
|
|
|
|
針對植物選擇適合的介質土壤是栽培的基本要素,參考依據的來源之一,了解植物的原生地生長環境。
該原生地區的土壤特性是最合適該植物的生長,
但是我們總不可能去搬每個地區的土壤來種植,所以為了營造出合適的土壤特性,就必須藉由許多不同特性的介質,經過調配後找出適合該植物所需的土壤 環境。 例如:仙人掌(多肉植物)如果使用保濕性太重的介質,容易導致爛根死亡。
介質的調配除了適合植物的特性外,還需依照栽培環境及照顧習慣的不同,調
整比例。例如:台灣北部由於常下雨,介質的透水、透氣性就更為重要
,避免因長時間潮濕導致爛根;南部地區日照充足,保水上就須特別注意,避免土壤太快乾燥致使植物失水。
介質的選擇另一項不得不加以注意的,就是成本,單價的高低對於栽培成本影響甚鉅,但是對於追求完美的玩家或是高價植物,就另當別論了。
就上述而言,可得知介質的調配沒有所謂的黃金配
方,一樣的配方因地區不同可能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而照顧習慣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所以經驗值變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味的追求黃金比例或所謂的神奇介質,那栽
培上註定要失敗的。
日照、空氣、溫度、介質、肥料、成本,要關照的還真多,照顧生命的確是要多用點心思,而經驗是很重要的,多多參考他人的種植經驗,加上自己的判斷,一定可
以找到自己的無敵配方。
栽培植物建議先了解
兩大方向,再做調整
-
植物的原生環境
-
可能的病蟲害
作物理想栽培介質應具備條件:
1.通氣性佳、質地鬆軟、能支持作物根群發育完整。
2.良好保水性,容易維持水的有效性。
3.介質材料均一且清潔無病蟲害及草仔。
4.介質pH值、EC值穩定,無劇烈變化為佳。
5.介質含有有益菌如溶磷菌、內生菌根菌等有助於提升根之吸收肥料能力。(有益菌會在土壤中生長,外觀就像發霉,廠商為了顧及消費者的觀感及賣相,通常會
做殺菌或抑菌處理,影響了品質。)
|
|
|
|
植
物的根系如同人類的胃腸,職司水分及營養元素的吸收,因此根系發展健全與否,及其活性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根系的生長受到土壤環境中各種性質密切的影
響,其中甚為重要的一項為水分狀態,土壤的水分動態會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性質,當然會影響根系的生長及活性,因此維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含量,對
植物的生長甚為重要。
缺水對植物的影響-植物
體的組成份,水分佔細胞成分90%以上,乾燥種子除外。植物能藉由水分的蒸散作用穩定植物體的溫度。細胞組織須有充足的水分產生水壓,保持膨脹狀態,才能
維持體型,如果失去水分,則會產生凋萎現象,嚴重影響細胞的分裂與生長,致使植物的生漲停滯,甚至死亡。
淹水對植物的影響-土
壤因淹水時,將導致土壤缺氧,原先存在於土壤的氧氣也很快被消耗殆盡。在淹水缺氧的狀態下,氮素容易流失,降低根系對氮素的吸收,同質也明顯減少對鉀及鋅
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另外缺氧狀態下微生物活動產生不利根系生長的有毒物質;如有機酸、甲烷、硫化物及高濃度二氧化碳等不利於植物根系。
|
|
|
|
通氣性、保水性的重要性-植
物生長深受介質理化性質影響,物理性質尤以通氣性及保水性最為重要。多數種子發芽雖須較濕的環境,根系發育的幼苗時期含水量過多,根系往往因供氧不足而受
損,導致植株生育柔弱,如加上光線不足時常有徒長現象。隨著幼苗長大,介質水分易乾,須適時給水,改變水分管理。故水分管理上並非一成不變,必須依介質通
氣、保水性及憑經驗而定。
通氣性、保水性的影響因子-
(1)介質組成份的顆粒粗細、形狀及添加比例:顆粒形狀大小影響整體孔隙度甚鉅,光有栽培介質配方,如不知大小粗細規格,其孔隙度範圍可以為0%,也可為30%。
(2)栽培容器的大小、形狀:容器越高排水性越好,相對保水性就越差。如欲改善容器淺短、排水不良的問題,可選用混合較粗質的介質調配改善。方形穴
盤體積比圓形多33%,可儲存更多的水分供植物利用,但由於高度相等,所以不影響孔隙度,排水效果不變,因此選擇上方型比圓形更理想。
(3)介質裝填的過程:裝
填壓實的程度明顯影響通緝、排水性,故介質裝填過程應避免過度擠壓、推疊。
|
|
|
|
扦插因使用材料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用莖段、根、葉等器官扦插分別稱之為莖
插、根插以及葉插。也因此莖插植物需再生根,根插時需再生莖,葉插需再生莖然後再
生根。由於有再生,細胞分裂因此需要能量。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氧化,所以再生的部位需充足的氧。碳水化合物則來貯存養分或來自光合作用。依賴貯存養分者須
將養份運送到發根的部位,且植物需從原細胞分化出根細胞。這些機制需依賴生長素的調控。因此扦插時植物需要有碳水化合物、氧氣以及生長素。反過來說三者缺
一時,插穗就不會發根、不會存活。
- 枝條的選擇:選取健康無病蟲害的母株,剪取新生且發育
一段時間的枝條,介於綠色嫩枝與褐色木質化老枝之間的枝條,2~3節為一段。並以鋒利剪定鋏斜切,避免傷口感染。
- 介質的選擇:介質應注意乾淨無肥、保水性及通氣性,乾
淨的介質可避免細菌感染;而缺水植物不會有新的生長,缺水也不能將貯存的養分分解提供能量。插穗缺水也不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其次是缺氧,很多人知道扦
插需水而常澆水,最後因發根處水太多造成缺氧,插穗就不會發根。
- 水分管理:發根前應盡可能提高空氣濕度(70%以
上),如無專業噴霧設備可使用塑膠袋套住花盆,可防止水分蒸發,提高環境濕度,並需注意7~10天應拆除,避免悶濕導致插穗發霉。 ,參考盆套環工具http://www.coir.url.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279(多
肉植物則需保持乾燥避免腐爛)
- 適宜的氣候:大多數的植物扦插理想溫度為20~25℃間,除了專業的溫室可控制溫度外,一般在台灣較佳的扦插季節為初春及秋末,氣溫較為合適;扦插後不宜強日照,並以通
風良好的環境為佳。
- 開根劑的使用:插穗切口塗抹開根劑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促進提早發根、發根整齊,大量插穗枝條可使用液劑浸漬處理,量少可使用粉劑較為快速方便,需注意開根劑使用過量反而會抑制發根,造成反效果;扦插成活率高
的植物可不使用,降低成本支出。
更多知識 >>>http://www.coir.url.tw/1know/cutting.pdf
|
|
|
|
配方僅供參考;需配合各種植物習性及當地環境氣候。澆水習慣等做適度調整,介質可依成本或取得方便性做替代;栽培專家至今仍皆不斷追求最適合的配方比例,
請勿有黃金配方的迷失。 |
扦插˙播
種 |
細泥炭土(芬蘭Biolan)5份+細珍珠石3份+細
蛭石2份(請勿添加肥料) |
一般草花 |
椰土5份+粗泥炭土(芬蘭
Kekkila)1份+珍珠石2份+蛭石2份+開花肥(基肥)1份;基肥
可選長效有機or複合 肥 |
木本小苗 |
椰土4份+碳化稻殼1份+成長肥(基肥)1份;成長基肥可選擇長效有機肥或複合化肥 |
木本植栽 |
田土2份+椰土3份+碳化稻殼1份+粗砂1份+基肥1份;基肥可依需求選
擇成長或開花長效肥 |
一般觀葉(排水) |
粗泥炭土(芬蘭Kekkila)2份
+蛭石2份+細蛇木屑5份+高氮基肥1份;適常春藤、嫣紅蔓、網紋草、毬
蘭 |
室內觀葉(保水) |
粗泥炭土(德國)4份+蛭石2份+珍珠石2份+高氮基肥1份;適彩葉芋、
觀音蓮、黛粉葉、蔓綠絨、合果芋 |
多肉。仙人掌 |
粗泥炭
土(芬蘭Kekkila)2份+珍珠石3份+細蛇木屑3份+發泡煉石1份+高氮基肥1份;煉石粗細依植株大
小 |
|
|
|
|
土壤生物區系及種類對養分循環及土壤構造之影響(Brady and well, 1999; P406) |
類別 |
包括之生物 |
對養份循環之功能 |
對土構造之功能 |
微生物區系
(Microflora)
|
細菌、放線菌、真菌
|
-
養份之礦化及固定化
作用
-
分解有機物
|
-
菌絲纏住土粒形成團
粒
-
分解產生有機化合物
形成團粒
|
微動物區系(Microfauna)
|
原生動物如變形蟲、纖毛蟲,輪蟲動物如輪蟲、水熊蟲,線蟲動物
|
-
調整細菌、放線菌及
真菌族群
-
改變營養轉換
|
可能經由微生物區系影響團粒
|
中型動物區系(Mesofauna)
|
節肢動物如彈尾目昆蟲、原尾蟲,環節動物如盆蟲
|
-
調整細菌、放線菌及
真菌族群
-
改變營養轉換
-
增進植物殘體之碎化
|
-
促進腐植化作用
-
產生糞便粒化作用
-
創造生物孔洞
|
肉眼可見之動物相(Macrofauna)
|
脊椎動物如地鼠、松鼠,節肢動物如螞蟻、白蟻、甲蟲、蛆、蜘蛛、蜈蚣,環節動物如蚯蚓,軟體動物如蝸牛、蛞蝓
|
-
碎化殘體
-
促進為生物活動
|
-
混合土壤有機及礦物
粒子
-
增進有機物及微生物
之重新分佈
-
促進腐植化作用
-
產生糞便粒化作用
-
創造生物孔洞
|
土壤微生物對土壤的重要影響 (土壤生物多樣性 王明光 江博能 編著)
|
分類 |
特性 |
影響 |
病毒 |
病毒的作用對其他較高等的生物,都可能被侵襲,而導致致死或致病的問題。病毒在土壤生態上的研究甚為缺乏。 |
|
細菌 |
細菌是在土壤為生物中扮演最多的角色,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協助甚大。 |
-
分解有機物質的主要工作,進而將有機物分解至營養要素的礦質化作用。
- 固定空氣的氮氣。
-
硝化作用將NH4+轉化為亞硝酸態氮(NO2-),而至硝酸態氮(NO3-)
- 脫氮作用將NO3-轉化為N2O及N2
- 促進磷、硫、鐵、錳等物質的溶解。
- 對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生活具有密切關係。
|
放線
菌 |
放線菌分類上是屬於原核細菌類(無細胞核),但又具有菌絲構造,故常被土壤微生物學家獨立出來說明。 |
- 分解有機質釋放植物養份。
- 與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
- 分泌釋放植物賀爾蒙(如GA)。
- 產生抗生素。
|
真菌 |
屬於真核微生物(有細胞核),具有菌絲構造。 |
- 分解木質素及有機質,礦質化作用釋放植物養分。
- 分泌釋放植物賀爾蒙(如GA)。
- 菌絲綑綁土粒及分泌液促進土壤團粒作用。
- 菌根真菌與根系共生作用。
- 產生抗生素抑制其它微生物之生長。
|
藻類 |
含有葉綠素的最簡單的真核生物,主要分布在含水多的土地上。 |
-
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固定CO2為有機碳化合物,增加有機質。
- 分泌有機酸進行岩石風化作用。
-
藍綠藻能固定空氣中之氮素轉化為NH3而至胺基酸及蛋白質。
-
水生藻類行光合作用放出O2,並吸收養分至植體,減少養分流失。
|
原生動物 |
為單細胞動物,包括變形蟲等。 |
- 侵食及控制土壤細菌族群。
- 加速有機殘質之分解。
- 促進養分之循環。
- 在土壤水中之移動,加速提供溶氧及養分。
|
*以上是微生物對土壤有益之影響,而各種微生物均有致病性的種類,即稱之病害微生物,而植物或動物均會被病害微生物影響致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