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基肥 作物在播種或移植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謂之。(一般為長效肥)
追肥 植物生長期間,作促進生長發育的肥料。
禮肥 即在果樹收成後,施予營養價值高的有機肥料 ,慰勞並感謝它們的辛勞(補充流失的養份),稱為「禮肥」或「感謝肥」,藉此提高來年收成及降低作物死亡率;並非所有植物都適用禮肥。
葉面施肥 將肥料溶於水中後,噴灑於作物葉面及葉背,讓養分自作物葉部吸收。
三要素 指含氮、磷、鉀3種成分的肥料。
有機質 含有生命機能的物質。
休眠期 植物本能落葉或停止發育狀態。
徒長 生長不正常(失衡)的發育,枝葉高大但極脆弱。
分化 生物體內的組織,各具分業作用。
直播 直接再栽培地播種,不經育苗移植。
點播 種子一顆顆依序播種。(通常使用於發芽率高的大顆粒種子)
直根 植物根部下端向下直行者。
催芽 用人工方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使用藥劑或控制溫度等氣候條件)
間拔 間隔拔掉,使密度不致太高。
移植 移到另一個地方(花盆)種植。
假植 暫時種植,以後還要移植。
定植 最後固定種植。
摘心 把頂芽或枝條的頂梢折斷去掉。
摘蕾 把未開花的花蕾摘掉。
整枝 整理枝條,如剪枝、曲枝、刻傷等。
剪葉 把葉片剪掉或摘掉。
子葉 由植物種子胚芽長出的葉。
本葉 種子萌發子葉後,另長出植物本身的葉。
雌花 就是俗稱的母花。
雄花 就是俗稱的公花。
輪作 在同一塊地,輪流栽培的作物。
連作 在同一塊地,連續栽培的作物。
好光性 植物種子發芽需要光線的習性。
嫌光性 植物種子發芽需有陰暗的習性 ,播種時會採用覆蓋土壤或埋入處理。
EC值 電導度(electrical conductivity的縮寫EC),主要用來測定土壤中鹽類濃度之高低,EC值越高表示土壤含鹽濃度高。土壤鹽度過高時,因滲透壓高,會引起根部腐爛,或葉片尖端枯萎現象。各種植物都有最適當的EC值,EC值過低時,表示需要施肥,過高則停止施肥。
   

繁殖

日常生活中您吃橘子時是否注意到,橘子的種子通常很堅硬,而且一咬破就整嘴苦味,此時因無法食用而丟棄的種子,如果剛好丟棄在適合發芽的環境,也許幾年後就是一顆結實累累的橘子樹,如此除了達成橘子繁殖的目的,更使橘子在各地開花結果,這是植物為了繁衍生存而演化出的繁植方式之一,很奇妙吧∼
   
 
  1. 會開花結果的植物,通常都可用種子來繁殖。

    例如──甘藷、玫瑰、桑樹、空心菜、馬鈴薯、虎尾蘭、落地生根、聖誕紅、蘿蔔、大麗花、秋海棠。
      

    • 也可用根繁殖──甘藷、大麗花、蘿蔔(大麗花也可用莖繁殖)。
        
    • 也可用莖繁殖──玫瑰、空心菜、馬鈴薯、桑樹、聖誕紅。
       
    • 也可用葉繁殖──虎尾蘭、落地生根、秋海棠。

     

  2. 蕨類植物不會開花,不結種子,所以不能用種子來繁殖,必須用孢子來繁殖下一代。

    例如──山蘇花、筆筒樹、鐵線蕨。

 

   

螞蟻

  螞蟻雖不會直接危害植物,但與蚜蟲及介殼蟲是共生關係,兩者在吸食植株後並分泌出蜜汁,螞蟻以此作為食物來源之一,故盆栽附近若有螞蟻出現,將會加速蚜蟲及介殼蟲的擴散。

  蚜蟲及介殼蟲皆以口器伸入植株中吸食,故移動緩慢,甚至根本不移動,螞蟻就成了最佳交通工具,螞蟻為了食物也心甘情願的載運牠們趴趴走。當蚜蟲及介殼蟲正在吸食時,如用手撥動,會造成正在吸食中的口器無法迅速收回而斷裂死亡,這也是清除這些害蟲的方式之一。

   

生物防治-天敵

一、捕食性天敵-

  1. 捕植蹣:防治葉蹣。

  2. 尖狹下盾蹣:除卵及幼蹣期外全蟲期皆能捕食根蹣。

  3. 基徵草蛉:可捕食潛蠅、粉蝨、葉蹣、介殼蟲及蚜蟲等多種小型害蟲。

  4. 錨紋瓢蟲:幼蟲及成蟲皆能捕食多種危害蔬果之蚜蟲。

  5. 南方小黑花椿象:幼蟲及成蟲皆能捕食薊馬、粉蝨、葉蹣、蚜蟲等多種小型害蟲。

二、寄生性天敵-

  1. 寄生蜂:現有小繭蜂、彎尾姬蜂、雙緣姬蜂三種寄生蜂,可寄生於十字花科蔬菜極難防治的小菜蛾。

  2. 東方蚜小蜂:寄生對象-銀葉粉蝨,本地寄生蜂最普遍的種類。

  3. 釉小蜂:能有效寄生危害一般蔬果之蔬菜斑潛蠅與番茄斑潛蠅。

農藥的使用,將導致這些天敵死亡,害蟲在沒了天敵的蔬果園中,將產生更大的危害,

農民為了速效防治,只好更大量的使用農藥,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以上資料摘自"永續農業期刊第十二期"

   

蟲害防治&永續農業

永續農業依據物質循環利用及生物物種相互依存相剋相生的共生現象來經營農業,此種耕作方式儘取用自然所孳生之利息,而不動用到自然母本,故使農業生產得以生生不息。

  自然生物界裡,植物對害蟲不具抗性個體常於其結種子前即被危害死亡,而能幸運存活下來的對害蟲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性,這種現象在生物界一直存在並持續演變。當植物或害蟲,遭受外界壓力時,適者生存,而不適者淘汰,形成所謂的生物共同演化現象。

  然而當人為操作介入此一自然演化後,如利用殺蟲藥劑防治害蟲,只追求高產量、質優的作物品種,而忽略其對病、害蟲的抵抗性,致使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在20世紀中後期育成的大部分作物品種之抗蟲性幾乎消失殆盡。

  有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有什麼樣的生產者。市場需求還是佔有絕對比重,消費者意識能否抬頭,進而發揮影響力,才是永續農業的關鍵。

  人類很早就知道利用天然物質來防治害蟲,天然物質包括植物、動物與礦物等。其中尤以植物的應用最多。中國是世界最早紀錄使用殺蟲植物的國家[本草綱目]。但因為合成化學農藥的廣效速效與強效,幾乎完全取代了此類天然物質。直到人們再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永續觀念的崛起,對於天然物質的應用才又得以發展。

  一種植物可能含有多類活性成份,而在植物體內的分佈也因種類有異。如:除蟲菊酯主要在花中,菸鹼在葉片中,檳榔、巴豆、使君子等的主要成分在種子中,百部與魚藤則主要分佈在根部。

  油類-常被用來除蟲的天然油類有植物油、礦物油與動物油。植物油分為榨取自種子的種子油及從植物體萃取分離含有香氣的精油,例如:苦楝油、薰衣草精、天然橘衛兵、辣椒液等;礦物油是原油經分餾煉製而得,分有煤油、石蠟油、白油、噴霧油等,礦物油的殺蟲能力與石蠟含量成正比,精製後可提高石蠟含量,在夏天施用不會傷害植物,故稱為夏油,但夏油的未磺化植較低,所以容易產生藥害;目前精煉技術提升,已有高未磺化植的礦物油出現,有人稱為窄域油,可降低藥害並提高效果。動物油則極為少用。

   

繡球花花色變化與土壤酸鹼的關係

  很多人知道土壤的酸鹼性會影響繡球花的顏色,但卻不知為何繡球花會有如此神奇的特性?

  在地殼組成份中,鋁僅次於氧及矽,約占有7%。因此,植物根系常暴露於鋁中,大部分的鋁是無害的氧化物及鋁矽酸鹽。然而在酸性土壤中,鋁溶解成三價鋁離子後對植物具有毒性,因此鋁毒被認為是酸性土壤限制植物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只要土壤具有少量鋁離子濃度時,就能在短時間內,抑制許多重要作物的生長,常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及產量降低(酸性土壤會讓作物生長不良)。

  有些植物發展出耐鋁逆境的機制,有助其生長於酸性土壤。許多研究證據指出:在根細胞質或根與土壤交界面,有些有機酸會以複合態方式將鋁離子解毒。這些有機酸離子能和鋁離子形成複合物來保護植物根部。例如:耐鋁的小麥品種根部可釋出蘋果酸;玉米/大豆可釋出檸檬酸....等。

  而有些鋁忍受性高的植物,能在地上部累積高濃度的鋁,卻不會呈現鋁毒害徵狀,例如:繡球花在數月的生長期中,葉片累積極高濃度的鋁(大於3000毫克/公斤乾物重),隨著鋁濃度的增加,花瓣則由粉紅轉為藍色。鋁進入到繡球花中而產生的複合物讓花瓣呈現藍色。鋁濃度由低到高時,花色的呈現為粉紅>紅紫>蘭紫>藍。

知識內容擷取自 "農試所技術期刊 第五十一期"

   
 

作者:花園城堡

以上內容由作者自行編撰,如有錯誤之處,敬請來信指教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