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蕃薯皮自行在家製作堆肥當然可行,但請以好氣發酵為宜,如果遵守下列原則,約3個月將可以製作出優質的堆肥。將1體積堆肥與5體積土壤混合,就可當培養土使用。
1.足夠的氧氣:堆肥分解有機物主要為利用好氧微生物,故堆肥化期間必須保持通氣良好,若氧氣供給充足,則微生物繁殖快,堆肥時間將縮短。空氣的供應有強制通風、翻堆或兩者併用等方式,惟翻堆頻率與通氣量宜適當,以避免通氣過量造成熱能不易蓄積,溫度不能上升,而產生反效果。反之氧氣不足時由於厭氣性微生物增殖,不但分解困難,且產生硫化氫、低級脂肪酸、低級醛等臭氣。台糖黃啟民等(1997)指出強制送風以每分鐘通氣量為堆肥體積40分之1最佳。一般堆積2至3天後,堆肥即自然醱酵發熱,溫度可達60℃以上,2至3週後溫度降低,即可進行翻堆。
2.適當的水分:水分是微生物增殖必要條件,如果水分含量低於30%,微生物的增殖即被抑制。相反的,如果水分含量高於70%,則孔隙率低空氣不足,成為厭氣性醱酵狀況,堆肥醱酵速度變得很慢,且產生臭味。堆肥醱酵最適當的含水率是60-65%,水分調整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種:(1)添加稻殼、木屑。(2)機械脫水。(3)塑膠乾燥房乾燥。(4)添加已醱酵堆肥。其中以添加稻殼、木屑較為常用。
3.適宜的碳氮比:堆肥醱酵時有機物由微生物分解,而微生物增殖、活動的能源是來自營養分中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細胞時最適當的碳氮比例是20:1。家畜種類的不同,糞中所含的碳氮比值不一,如牛糞為20-30,豬糞為10-14,雞糞為9-10,而土壤的碳氮比值為10-15,所以堆肥化處理時牛糞可不必另外調整碳氮比值,而豬糞、雞糞應適當調整,調整材料以稻殼、木屑居多。另外以高碳氮比的木屑、樹皮(C/N>300)為堆肥材料,更需注意腐熟問題,否則施入土中易引起生物固定化作用而造成氮素的缺乏。
4.酸鹼值:分解堆肥的微生物喜好中至微鹼性(即pH7.0-8.0)。在堆肥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機酸和碳酸使環境酸化,因而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因此,在堆肥時要加入一些石灰、草木灰等鹼性物質。石灰用量約為2-3%。這些物質除可調節酸度外,還可破壞稿稈表皮的蠟質層,有利於稿稈吸水分解。一般禽畜糞製作堆肥不必調整pH,但貯存時間久而pH降低可用石灰調整。
5.適宜的溫度:通常溫度為55-60℃,7天以上,即可達到殺菌目的。堆肥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醱酵所產生的高溫將病原菌及雜草種子消滅,通常要求醱酵期間需有一段時間達到55-60℃的高溫。影響醱酵溫度包括使用材料、翻堆次數、堆積高度及水分含量等。因此,若堆積材料無法達成高溫時,必需添加水分或易分解材料如米糠,使其繼續分解達成預期高溫的目的。
6.適合的堆積高度:堆肥材料堆積高度的不同,則單位容積內的重量有差別,以豬糞添加稻殼為例,調整水分後之含水率為64%時,在堆積高度0.5、1.0及1.5公尺時,每立方公尺之容積重量分別為610、660及710公斤,所以堆積高度愈高,容積重愈大,孔隙率減少,氧氣之供給困難,在送風式堆肥製作時,仍以不超過1.5公尺為宜。
7.適當之材料顆粒尺寸:有機質的粒度,一般約為10-20mm,太粗時,由於能被微生物利用的表面積小,分解速度會較慢,太細時,由於粒徑間的空隙太小,會造成氧氣供應孔道不順暢,不利好氣性分解。因此,應視材料之粗細添加副資材並充分混合,以使混合後之物料有良好之通氣性,避免造成局部通氣不佳,而使溫度不均、水分無法發散、產生臭味等問題,甚至影響堆肥品質。
8.微生物的種類及量要充分:很早以前即有人提議用接種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來促進有機質的醱酵,但是目前有機質堆肥化乃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群。通常的做法是取一部分腐熟堆肥做植種,除可提供微生物外,同時也可加速醱酵,縮短堆肥化時間。
9.防止肥料成分的漏失:有機質在腐熟過程會將一部分的氮、磷、鉀和其它營養成分固定成為菌體成分,但有一部分即成為無機態的離子存在於堆肥中,此部分極易隨水分流失。所以製造堆肥時要避免雨淋(如設遮雨棚或室外堆積加蓋防雨膠布等),另由堆肥中流出之液體應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