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答
土壤問答 肥料問答 物栽培 常見害蟲
關於土壤

我只是個小學生,但是想請教一下...在溫帶氣候區要形成一公分土壤,約需要1000年,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土壤呢?

保護土壤最直接的方式:
1.保持土壤有充分的植栽覆蓋,即土壤不要裸露。
2.不要任意丟入來路不明的物品到土壤中,施肥也要慎重選擇種類,並且適量施用。
3.不要過度挖掘土壤。
4.如人要休息一樣,也讓農耕土壤有休息的時間。
5.不要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施同一種肥料。
期待大家能共同為保育土壤而努力。

1.土壤中經常施用固態有機肥可以改善及活化土壤對否? 2;若將固態有機肥泡水溶解後的汁液過濾稀釋成液態有機肥是否同樣具有改 善及活化土壤的功效?

1.土壤中經常施用優質有機肥是可以改善土壤的,然而有機質並非愈多愈好,由於台灣地處高溫多雨地區,有機質分解快,施用過量亦會導致鹽害。
2.將固態有機肥泡水溶解後的汁液過濾稀釋成液態有機肥施用,其對土壤的效果將只有提供肥分,對於土壤的理化性質將達不到改善效果,並且溶於水中的有機質成分與植物需求之養分並不一致,偶而為之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長期為之恐有養分不平衡之慮。

如果土壤太黏,會結塊,而且又很溼,該怎麼辦??

黏性土壤的保水力比較好,但也有如你所描述的缺點,可添加粗纖維的堆肥(如堆積過的蔗渣、稻殼、椰纖屑)後與土壤混勻。並且確記不要在土壤含水量很高的時候下田耕犁。

土壤如何退肥

壤一旦施用太多肥料,就像人太胖一樣,是很難減肥的,但仍可利用下列方法退肥。
1.讓土壤浸水數天,洗去多餘養分,但此方法不值得鼓勵,因為洗出的肥料可能污染環境與水源。
2.種植需肥多的作物,如青刈玉米,然後移除地上部分供為動物飼料或製造堆肥。
3.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機資材,固定土壤中養分,並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但結果比較難預測。
4.最根本與有效的方法是合理的減少肥料施用量。
 

請問農夫為什麼要將土壤弄鬆

翻鬆土壤的目的
     1.讓底層土壤曝曬消毒
     2.讓土壤疏鬆,利於種子發芽
     3.將雜草剷除
     4.稀釋表土肥料鹽

請問什麼是有機土?用有機土種的植物一定會比不是用有機土種的植物肥美嗎?為什麼?

根據土壤學的定義

有機質土(Organic soil)多生成於台地之低窪處、川流彎曲處或下游已淤塞之舊河道等地方;由於地形凹陷,地勢低窪,沖積物與有機物易於彙集澱積,又長期浸水情況下,所謂的有機質土於焉生成。有機質土具有下列主要的性質:

1.土層深厚,多逾150公分厚;排水不良或極不良,地下水常季節性的溢滿地表;

2.有機質層至少有30公分;有機質色黑,多係半分解或未分解之草類纖維與殘株,多呈極強酸性反應;

3.澱積於有機質層下方之礦質土壤則

(1)顏色多屬灰、暗灰、灰白或黑等色;

(2)質地細緻,其中以坋質黏壤土者最常見;剖面中偶有鐵、錳結塊;

(3)土壤多飽和以水,無構造,泥濘異常;

(4)土壤呈極端酸性,pH值在3.2至4.5之間。

 

您所稱的有機土

當係指人為添加大量有機質的土壤或泥碳土,有機質在土壤中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對土壤品質的改善有很好的效果,但有機肥的品質如果不好,或有機肥施用量和方法不當,則有機肥不但不能發揮效果,更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應,因此,有機土種的植物不一定會比不是用有機土種的植物肥美。要有優質的有機肥與正確的施肥觀念,才能能栽培出肥美的植物。

土壤有什麼作用

單對植物而言,土壤可以提供支撐、供給養分、供給水分及供給空氣。對整個大地與人類生存而言,土壤的作用:
1.直接提供植物生存環境,間接供應人類食料。
2.直接提供廢棄物的處置廠址,間接促進元素的循環利用。
3.因層層淋濾作用,可以淨化水質。
4.土壤含有大量孔隙,可以涵養水資源,調節水分供需。
5.供為建築基地,提供人類遊憩的場所。

每一種土壤都能種植植物

這與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一樣,每一種土壤都能種植適合該土壤環境的植物。每一種土壤都有它獨特的性質,每一種植物也有它適宜的環境,如果兩者能匹配,植物自然能生長良好,否則生長不良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如何用剩菜剩飯當肥料整地?

  剩菜飯當肥料不能直接施用於土壤,必需添加其他資材(如木屑、稻殼、枯枝落葉等)調整水分、成分後,經適當的翻堆3-5個月,才能施用。若直接加到土壤中則因有機物分解產生熱、臭味,對植物生長非常不利。

請問用何種蔬菜種植在含有肥料的土壤中能活的更好?

  土壤中或多或少都含有肥分,把蔬菜種在土壤中,就看土壤能否適時適量提供蔬菜生長所需的養分,若供與需能匹配,蔬菜便能生長良好,否則便需要人為的施肥來調整土壤的供肥能力。您的題目我們不能了解在問什麼?只能提供以上的答案。

請問一下,聽人家說土壤偏弱酸性是比較好的,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為什麼呢?

  土壤pH在6.0~6.5者,稱微弱酸性土壤。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作物(除耐酸或嗜酸之茶樹、鳳梨、蘭花、彩葉芋、洋繡球等,或需生長在弱鹼至鹼性環境之仙人掌、滿天星……外)均適合在此pH環境下生長,且在此範圍內的土壤養分有效性較高。簡言之,若酸性土壤以pH值論之,對一般作物而言甚適合,但還需視種植作物的種類和特性,對喜歡較低或較高土壤pH環境的作物而言,則屬不是較好的pH條件。

請問要如何將土壤滅菌呢?

  田間土壤滅菌法可用日光直接曝曬法(耕犁的目的之一便是將底土翻上接受陽光殺菌)、施肥法(每分地撒施氰氮化鈣約50公斤後與土壤混勻)、化學藥劑法(將土壤鋪蓋塑膠布後,丟入溴化甲烷)、加熱法(有機農業常用瓦斯噴槍加熱除草及滅菌)等。
  少量的家庭式小盆栽土壤的殺菌可直接攤開土壤在陽光下曝曬外,亦可置於電鍋、鼎中蒸煮或微波爐中加熱。

請問水稻田內土壤與一般土壤有何不同?是何種土壤?為何是灰色的?

  任何土壤只要栽種水稻即為水稻田土壤,在水稻栽培期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土壤需處於淹水狀態。在淹水下,土壤處於還原狀態(缺氧),因此土壤中的鐵係以二價鐵的方式存在,含二價鐵的礦物主為灰色,故水稻田土壤常為灰色,且水稻田常有犁底層以蓄存水分。

 

關於肥料

我因家裹很多蕃薯皮,不知是否可以製作有機肥或培養土,可否請各位先進告知

以蕃薯皮自行在家製作堆肥當然可行,但請以好氣發酵為宜,如果遵守下列原則,約3個月將可以製作出優質的堆肥。將1體積堆肥與5體積土壤混合,就可當培養土使用。

1.足夠的氧氣:堆肥分解有機物主要為利用好氧微生物,故堆肥化期間必須保持通氣良好,若氧氣供給充足,則微生物繁殖快,堆肥時間將縮短。空氣的供應有強制通風、翻堆或兩者併用等方式,惟翻堆頻率與通氣量宜適當,以避免通氣過量造成熱能不易蓄積,溫度不能上升,而產生反效果。反之氧氣不足時由於厭氣性微生物增殖,不但分解困難,且產生硫化氫、低級脂肪酸、低級醛等臭氣。台糖黃啟民等(1997)指出強制送風以每分鐘通氣量為堆肥體積40分之1最佳。一般堆積2至3天後,堆肥即自然醱酵發熱,溫度可達60℃以上,2至3週後溫度降低,即可進行翻堆。

2.適當的水分:水分是微生物增殖必要條件,如果水分含量低於30%,微生物的增殖即被抑制。相反的,如果水分含量高於70%,則孔隙率低空氣不足,成為厭氣性醱酵狀況,堆肥醱酵速度變得很慢,且產生臭味。堆肥醱酵最適當的含水率是60-65%,水分調整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種:(1)添加稻殼、木屑。(2)機械脫水。(3)塑膠乾燥房乾燥。(4)添加已醱酵堆肥。其中以添加稻殼、木屑較為常用。

3.適宜的碳氮比:堆肥醱酵時有機物由微生物分解,而微生物增殖、活動的能源是來自營養分中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細胞時最適當的碳氮比例是20:1。家畜種類的不同,糞中所含的碳氮比值不一,如牛糞為20-30,豬糞為10-14,雞糞為9-10,而土壤的碳氮比值為10-15,所以堆肥化處理時牛糞可不必另外調整碳氮比值,而豬糞、雞糞應適當調整,調整材料以稻殼、木屑居多。另外以高碳氮比的木屑、樹皮(C/N>300)為堆肥材料,更需注意腐熟問題,否則施入土中易引起生物固定化作用而造成氮素的缺乏。

4.酸鹼值:分解堆肥的微生物喜好中至微鹼性(即pH7.0-8.0)。在堆肥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機酸和碳酸使環境酸化,因而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因此,在堆肥時要加入一些石灰、草木灰等鹼性物質。石灰用量約為2-3%。這些物質除可調節酸度外,還可破壞稿稈表皮的蠟質層,有利於稿稈吸水分解。一般禽畜糞製作堆肥不必調整pH,但貯存時間久而pH降低可用石灰調整。

5.適宜的溫度:通常溫度為55-60℃,7天以上,即可達到殺菌目的。堆肥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醱酵所產生的高溫將病原菌及雜草種子消滅,通常要求醱酵期間需有一段時間達到55-60℃的高溫。影響醱酵溫度包括使用材料、翻堆次數、堆積高度及水分含量等。因此,若堆積材料無法達成高溫時,必需添加水分或易分解材料如米糠,使其繼續分解達成預期高溫的目的。

6.適合的堆積高度:堆肥材料堆積高度的不同,則單位容積內的重量有差別,以豬糞添加稻殼為例,調整水分後之含水率為64%時,在堆積高度0.5、1.0及1.5公尺時,每立方公尺之容積重量分別為610、660及710公斤,所以堆積高度愈高,容積重愈大,孔隙率減少,氧氣之供給困難,在送風式堆肥製作時,仍以不超過1.5公尺為宜。

7.適當之材料顆粒尺寸:有機質的粒度,一般約為10-20mm,太粗時,由於能被微生物利用的表面積小,分解速度會較慢,太細時,由於粒徑間的空隙太小,會造成氧氣供應孔道不順暢,不利好氣性分解。因此,應視材料之粗細添加副資材並充分混合,以使混合後之物料有良好之通氣性,避免造成局部通氣不佳,而使溫度不均、水分無法發散、產生臭味等問題,甚至影響堆肥品質。

8.微生物的種類及量要充分:很早以前即有人提議用接種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來促進有機質的醱酵,但是目前有機質堆肥化乃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群。通常的做法是取一部分腐熟堆肥做植種,除可提供微生物外,同時也可加速醱酵,縮短堆肥化時間。

9.防止肥料成分的漏失:有機質在腐熟過程會將一部分的氮、磷、鉀和其它營養成分固定成為菌體成分,但有一部分即成為無機態的離子存在於堆肥中,此部分極易隨水分流失。所以製造堆肥時要避免雨淋(如設遮雨棚或室外堆積加蓋防雨膠布等),另由堆肥中流出之液體應回收再利用。

1.何謂皂素? 2.咖啡粕、紅茶粕氮磷鉀成分為何? 3.堆肥內產生白白的現象是否正常? 4.堆肥於真空情形時是否影響其品質? 5.微生物肥料是否符合未來趨勢?

1.皂素:皂素為糖甘類的物質,很多植物含有大量皂素,皂素和水混合後會形成一層皂狀的白沫,並有乳化油質的作用。口服時,人體無法吸收植物皂素,但可加強其他物質,如鈣和矽的消化及吸收。有些植物皂素具有利尿作用,如馬尾草和蘆筍等,有些則可怯痰,如毛蕊花和西洋櫻草。類固醇的植物皂素和人體荷爾蒙的結構十分相似,含有類固醇植物皂素的藥草,稱為適應劑,人蔘是最知名的一種,其他還包括甘草、地百合、北美升麻、類葉牡丹等。有些含皂素的植物渣粕可用來殺菌、毒魚、殺福壽螺,如苦茶粕、茶仔粕。體內若過氧化脂質過多,會導致動脈硬化。而黃豆皂素有親水性及親油性作用,能與體內脂肪結合,並溶於血液中,排出體外,防止體內產生過氧化脂質、抑制脂肪的合成與吸收、並促進脂肪的分解。

2.咖啡粕的氮約2.0%、磷酐約0.5%、鉀含量很少;紅茶粕沒有資料,提供茶渣三要素給您參考,氮約3.64%、磷酐約0.44%、氧化鉀約0.65%。

3.堆肥內產生白白的現象,為微生物繁殖的證據,是正常現象,如果沒有就不正常了。

4.堆肥成品真空保存可以延緩品質的改變,其實只要把堆肥的水分降到30%以下,其品質的變化就慢了。降低水分比抽真空容易多了。

5.微生物本身並不能提供肥料,與微生物混在一起的有機資材,經由微生物的作用才可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元素,因此微生物的利用也許會增加,但還是要有有機資材的配合才行。並且自然界已存在多種多樣的微生物,強調微生物的作用我以為並不需要,只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把土壤中原存在的微生物發揚光大,肥料效率就提高了。
 

廚餘厭氧發酵所產生之廚餘液用作液肥澆花應如何使用?

厭氣發酵的廚餘液不宜用做肥料使用。因為其含有不利植物生長的低分子有機酸、養分不均衡及鈉含量相對偏高等,若執意施用,可經攪拌與空氣充份接觸數天後施用為宜,至於保存期限,我們沒有資料。另廚餘液密封保存,有可能造成瓶子爆裂,需要小心。

長久以來我們推動垃圾減量廚餘液肥化.深信廚餘經厭氧發酵候所產生的液體.是種花種菜很好的天然有機液肥.但是我們並沒有任何的數據與學理以較科學的方式來驗證.您說廚餘液中的低分子有機酸.養份不均衡.鈉涵量過高等不利於植物生長的因素.是否有好的解決方案.

  厭氣發酵處理廚餘是都市化城市為垃圾減量,雖不正確但莫可奈何的手段。據我所知農政單位或農業研究機構從來就沒有推廣過以厭氣方式處理廚餘,甚且農委會還反對廚餘製作堆肥。
  厭氣發酵產生的廚餘液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某些肥分是不容置疑的,當土壤中肥分不足時,廚餘液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應,但長期施用厭氣廚餘液時,負面效應將會產生,包括土壤酸化、鹽分提高,最後導致土壤品質下降。
  廚餘若要無害化,必須以好氣發酵為之,並盡可能取得大量植物性調整材(包括蔬果殘體、稻殼、已堆積過的木屑、植物枯枝落葉、椰纖屑等),調整水分在60%,經至少2個月以上的好氣發酵後,才可能得到無害優質的堆肥。

廚餘可否完全以密閉廚餘桶來做厭氧發酵達到製成固態無臭的有機機肥?要多久? (ps.在都市大樓施行堆肥化的方式會引人抗議) 謝謝!!!

完全以厭氣處理,不管堆積多久,都不可能得到無臭無害的有機肥。

請問哪一種植物如果沒有肥料便無法開花或結果,或是要肥料才能生長的更好 了......[當然雜草.野花除外,像蘭花就需要肥料啊!是否有更好的建議呢?

  所有的植物都必需有養料才能生長,就像你必需吃東西、喝水一樣,沒有例外。土壤中多少存在有養分,但並不能滿足植物長期與大量生長之所需,因此,需要以人為的方式添加土壤中不足的養分,這就是施肥。雜草、野花雖然沒有施肥,但是下雨會帶來一些氮素,土壤崩解風化會釋出養分,動物的排泄物、枯枝落葉分解亦會釋出養分,雜草、野花也需要養分的啊,只是我們沒有對它施肥而已。

目前有意考慮使用 牛奶施肥.能否告知其包含哪些對植物有益的成份內容及其含量比例.以利做施肥上的調配?

  以牛奶當肥料施用,目前尚無具體的施用方法、施用量及作用機制的學術性報導,多為民間偏方,加上傳播媒體的宣染報導,因此,我們無法給您適切的答案。

請問,為什麼農人不必到肥料店中購買碳肥,但卻需買氮肥?

  碳和氮為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要素,碳主要來自大氣中的CO2,再經光合作用生成植體中之碳水化合物。一般而言,大氣中的CO2已足夠供應作物所需的碳,故不需特意去購買碳肥(有機質也可供應碳)。氮主要係以NO3-和NH4+方式,由作物根系來吸收。氮主要靠存在於土壤有機質中的有機氮經礦化作用而釋出NO3-和NH4+來供應作物吸收。一般而言,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寡可決定土壤氮的供應狀況,但是每年由土壤有機質釋出如NO3-或NH4+,通常無法滿足作物生長所需,故需靠施氮肥來補充。

請為什麼是腐 植化作用 ?

  腐植化作用(humification)簡言之即是有機質在土壤中經由微生物酵素作用或土壤黏土礦物的催化氧化作用而逐漸轉變為微生物較難分解的腐植質(humus)的作用。一般而言,有機質可分為(1)非腐植質(Non-humus substances):包括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及(2)腐植質(Humus substances):此部份為較難被微生物分解的大分子,包括腐植素(Humin),腐植酸(Humic acid)和黃酸(Fulvic acid)。

沒有發酵的堆肥對於果樹的影響如何?

經過發酵過程(或堆肥化過程)之有機質肥料,才可稱為堆肥。堆肥在發酵過程會產生高溫,藉此高溫可殺死雜草種子,蒼蠅蟲卵極大部分病原菌。當施用未發酵之有機質(尤其是禽畜糞)於土壤後,它會在土壤中進行發酵而產生高溫而傷害果樹根系,進而使根系爛掉或死亡,此例已多見。再加上雜草會與果樹競爭水分和養分,蒼蠅蟲卵之孵化,病原菌之傳播均有損環境衛生及人畜健康。為了土壤環境和果樹之生機,絕對應避免直接使用禽畜糞堆肥(乾雞糞亦然)或未腐熟之堆肥。

可否以葉面施肥完全取代土壤施肥?

1、植物的根系和葉面均可吸收養分,但葉面的吸收能力遠不如根系,所以植物養分的吸收主要還是靠根系。
2、葉面施肥方式雖可補充養分與作物吸收利用,但葉面組織較脆弱,難忍受高濃度的肥料,故為了避免施肥所造成的肥傷,葉面施用之液態肥量濃度不宜太高,例如尿素濃度通常使用0.4∼0.5%,磷酸鉀則為0.2∼0.5%。若要完全以葉面施肥來供應作物所需的養分,在顧慮到肥傷的問題和葉面的吸收能力下,則需採多次且高頻率的施用策略,如此無形中要增加甚多人力,經費和時間的付出,且其效果仍將不如土壤施肥。
3、在地陡且土層甚淺的特殊地形上,土壤施肥確有其困難及問題所在,配合葉面施肥應屬合,唯地形造成施用之不便及葉面施肥無法完全供應足夠養分的疑慮下,實不宜完全採用葉面施肥而屏除土壤施肥。

解決方法:
1、宜採土壤施肥和葉面施肥雙管齊下方式。若人力、經濟和時間許可,不妨增加葉面施肥的次數,但仍須進行土壤施肥。
2、在較陡的坡地,宜避免使用表面灑施方式施肥,不妨以打洞方式在樹幹附近施以液態或固態肥料(但不可太靠近樹幹,以免肥傷)。
3、在坡地太陡之地,最好能避免種植果樹和蔬菜,否則無論栽培和管理均將較費神費力,且需付出很大的成本。

種植百合施用豆粕類有機肥為何易使球莖腐爛?

豆粕類之高氮有機肥料很受農民普遍使用,近來蠻多農民種植百合時施入大量的豆粕類有機肥料同時施用微生物肥料,結果造成球莖腐爛。有些腐爛率甚至超過75%可說相當可惜。其之所以用豆粕加微生物所持論點在他們認為豆粕肥料直接在土壤中分解才不會讓養分損失。個人認為豆粕類是易分解之有機物,一旦進入土壤很快引起發酵性微生物大量繁殖,何況又接種微生物。百合之種球相當脆弱因此容易被發酵性微生物侵害而腐爛,況且豆粕分解時釋出大量之氨亦會損傷種球而引起腐爛。
解決對策:
  個人認為豆粕類肥料並不是很適用在百合之栽種上。若一定要使用,至少在種植前一個月充分拌入土壤使其充分分解再種植。

請問家中有一株虎頭蘭,已長有大約10根花梗,現在適合分株嗎?或是追加肥料才能讓花順利開完,謝謝!

虎頭蘭已經有花梗者最好不要分株,因為分株會傷到根而擾亂期養分之吸收及分配。若光線適當只要注意補充養分,則十數株花梗全開時期滿足感不可同事而語。若找不到適當肥料,本站有蘭花開花專用肥料可以使用。

我想利用甘蔗皮與葉菜類做為有機肥料,請問其中各營養要素大約的含量?以幫助我在施肥上能作更有效的利用。謝謝!

堆肥的養分要素成分會因有機質材的種類,配比,堆肥化過程中溫度,水分含量及堆肥的時間長短不同而異。您使用甘蔗皮和葉菜類做成之有機質肥料,由於不知配方比例及堆肥的條件,故難以推測其真正之養分含量,最好能送檢已測知其成分含量,否則以推測的方式猜其成分含量,在”合理化施肥”或”有效施肥”的推行上並不恰當。

氮的意思是否是表示氮的全量,其為氨態氮、硝酸態氮、尿素態氮等等所有形態氮所組合而成? 全磷酐者是否是表示磷酐的全量,由檸檬酸溶性磷酐、水溶性磷酐所組成? 如果以上假設為是,那微量元素鐵、銅、錳、鎂、鋅等等的表示方式,是否也是以全鐵、全銅、全錳、全鎂、全鋅來表示全量,然後細分為檸檬酸溶性和水溶性?

所謂全量養分是指材料(土壤、介質、化學肥料、有機肥料或其他物質)中所含成分經分解作用使其完全釋放出來;例如有機質需經過強酸、氧化劑及催化劑將之分解,使其所含成分溶出;土壤則經過王水或氫氟酸或其他強酸分解後測定之成分。至於其他抽出劑溶出量各養分濃度各有其表示之特別意義。所以有所謂檸檬酸溶性、水溶性及其他各種抽出劑溶性之養分濃度表示。

 

關於植物
何種土質適合草類生長?
以壤土最宜,然任何土質均可使草類生長,只是土壤管理方式不同。理想的土壤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6.5上下最宜,但有些喜歡比較酸的環境如蜈蚣草,有些則偏好鹼性如格蘭馬草)、適宜的土壤硬度(穿刺阻力小於2公斤/平方公分,高於2-10公斤/平方公分,生育惡化,並隨阻力的增加而加劇)、合理的通氣、良好的排水保水機能、合理的有機質含量(3%以上)、適宜的土壤深度(30公分以上)等,再配合適量的肥料施用,草皮一定可以長得很漂亮。
請問我有很多非洲菫的葉子,要如何才能使它順利長根發芽得以移植,謝謝!

三色菫容易用葉繁殖,方法很多
 1、最簡單便宜方法為利用杯子,裝去離子水兩公分高,將洗淨的葉片柄端浸在水中然後置於不會直射光線之地方就可以,水分要一直保持,此方法最便宜,但是發根慢,最好加一點養液(建議使用B1或速大多)。
 2、可以用泥碳土,蛭石,細唐山石等置於杯中當介質再加水濕潤,將洗淨的葉片柄端插入介質中約3-5公分後置於不會直射光線之地方就可以,水分要一直保持,此方法也相當便宜,但是發根慢,最好加一點養液。
 3、同2所用介質唯葉片柄可以先沾發根劑(生長素)在插入介質中,其餘管理方法相同。

請問我種植的四季豆為何還沒長大就掉落?
作物落果的原因可能為:(1)土壤水分乾濕化劇烈。(2)植株生育不良(缺肥或肥分過量所造成)(3)植株根系受損(如土壤浸水或乾旱或外力影響如地震、水災等或受病害影響,均易造成植株根系受損而落果)。
水果作物不著果是否與土壤有關?
  1. 不著果與土壤酸度並無直接關係。
  2. 不著果之原因可能為:
(1). 水分與養分管理不當,例如開花前土壤氮肥和水分充足,導致持續抽稍,無法萌抽花穗。
(2). 果實採收後,沒有修剪整枝或延遲整枝。
(3). 盛花期遭逢大雨,影響授粉或落花。
關於種子?
種子的發芽條件? 1.溫度:每種植物有其適合發芽的溫度,通常溫帶植物發芽適溫約10~20℃,暖帶及亞熱帶植物約15~25℃,熱帶植物約24~35℃。
2.水份:種子播種後應立刻澆水,使其充分吸水,發芽時以含水60~70%最佳。
3.氧氣:種子發芽時需要氧氣進行呼吸,因此播種太深、覆土太多、澆水過量會影響發芽。
4.光線:一般種子在播種後都要少量覆土、遮光或置於陰暗處,但有些種子有特殊的好光性或嫌光性,就要特別予以照顧。
種子不發芽的原因? 1.播種溫度不當,太高或太低,未合發芽適溫。
2.播種介質不潔,導致種子腐爛。
3.種子細小澆水不當,沖失種子。
4.澆水不足或過量,排水不良,種子發霉導致不發芽。
5.覆土太厚或未覆土,不符種子光線需求。
6.種子已發芽,但被蝸牛,夜盜蟲吃食或螞蟻搬運,誤以為沒有發芽。
7.休眠性:在休眠期中的種子不發芽,須打破休眠或過了休眠期才發芽。

未用完的種子該如何保存?

對於種子無法一次播種完畢時,在此有二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請將剩餘種子包裝開口密封後再包裹上一層報紙,再以塑膠夾鏈袋密封置放於陰涼乾燥處,或置於冰箱最下層(蔬果保鮮區)。
(二)除了依上述密封的方式後亦可再置入密閉的鐵罐內,如此將可延長保存期限。
種植果樹發生落果情形?
植物落果情況,可分2種:A、前期落果;B、後期落果

 A、 前期落果原因:

  1. 授粉不良。
  2. 營養競爭。(樹體本身養份儲存不夠,放棄了多餘負擔;所以平日的照顧非常重要,因會影響到未來果實數量與品質)
  3. 樹體此時發芽。(發芽量造成~營養競爭,放棄多於負擔,建議配合修剪管理,不要浪費養分)
  4. 果實結果期,要注意樹體發芽情況,建議配合修剪樹芽,讓養份回流果實。或可藉由磷肥、鉀肥的施肥量提升,來抵抗對氮肥的吸收以降低發芽情況。

B、後期落果原因:

  1. 天氣突然異常(水太多淹水、溫度變化太大、劇烈)
  2. 樹體受傷(根、莖受傷…等)

  此落果情形發生時,表示植物本身正進行保命自救功能,而放棄繁殖發育,植物自然反應轉換以保命為生長優先方向。 若看到後期落果情況,表示植物受傷已有一段期間,落果的多寡視受傷輕重而定,植物會自己決定,此時人力進行補救 的效果不大,還是會持續掉果直到自然停止。

  因植物體內的賀爾蒙開使轉變,一種叫做〝離層酸〞的物質大量分泌,而造成落果。所以看到落果時,植物體內已分泌許多的離層酸,補救已是來不及了。正常而言,〝離層酸〞是在果實後熟階段植物才開始分泌,此物質到果實成熟時,就促使果實會自然掉落!

 

 

 

花園城堡

以上內容,如有錯誤之處,敬請來信指教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