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扦插
扦插因使用插穗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用莖段、根、葉等器官扦插分別稱之為莖插、根插以及葉插。也因此莖插植物需再生根,根插時需再生莖,葉插需再生莖然後再生根。由於有再生,細胞分裂因此需要能量。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氧化,所以再生的部位需充足的氧。碳水化合物則來貯存養分或來自光合作用。依賴貯存養分者須將養份運送到發根的部位,且植物需從原細胞分化出根細胞。這些機制需依賴生長素的調控。因此扦插時植物需要有碳水化合物、氧氣以及生長素。反過來說三者缺一時,插穗就不會發根、不會存活。
-
枝條的選擇:選取健康無病蟲害的母株,剪取新生且發育一段時間的枝條,介於綠色嫩枝與褐色木質化老枝之間的枝條,2~3節為一段。並以鋒利剪定鋏斜切,避免傷口感染。
-
介質的選擇:介質應注意乾淨無肥、保水性及通氣性,乾淨的介質可避免細菌感染;而缺水植物不會有新的生長,缺水也不能將貯存的養分分解提供能量。插穗缺水也不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其次是缺氧,很多人知道扦插需水而常澆水,最後因發根處水太多造成缺氧,插穗就不會發根。 (常用單一介質:珍珠石、砂石礫、蛭石、椰纖、插花海綿、泥炭土、田土、水、泡棉.....等。)
-
水分管理:發根前應盡可能提高空氣濕度(70%以上),如無專業噴霧設備可使用塑膠袋套住花盆,可防止水分蒸發,提高環境濕度,並需注意7~10天應拆除,避免悶濕導致插穗發霉,可參考盆套環工具https://www.coir.url.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279。(多肉植物則需保持乾燥避免腐爛)
-
適宜的氣候:大多數的植物扦插理想溫度為20~25℃間,除了專業的溫室可控制溫度外,一般在台灣較佳的扦插季節為初春及秋末,氣溫較為合適;扦插後不宜強日照,並以通風良好的環境為佳。
-
開根劑的使用:插穗切口塗抹開根劑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促進提早發根、發根整齊,大量插穗枝條可使用液劑浸漬處理,量少可使用粉劑較為快速方便,需注意開根劑使用過量反而會抑制發根,造成反效果;扦插成活率高的植物可不使用,降低成本支出。
新手常見問題:
扦插用介質絕對沒有標準配方或專用材料,只要能符合以上所需條件,都可稱為合適介質,所以很多新手常常會聽到『某種介質對某種植物的扦插很好用』,而且每個達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但自己跟著試了卻不如預期,這是因為只選了一樣的介質,卻沒有一樣的管理及環境條件,所以就算成功,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相同條件下對不同植物時難保能有相同的結果。
相對的新手最喜歡問『OO植物扦插,要用哪種介質最好』,這問題常常難倒店長,只能推薦可以,但絕無法推薦最好用,就算是栽培達人也常會發現某種介質的扦插效果,比原先用的好太多了,畢竟生命的奧秘,還有太多人類未知的領域,只能建議新手們,多多嘗試累積經驗,別給既定印象或單一言論所蒙蔽了。
小故事:
有一位前輩專門扦插牛樟苗,一開始用岩棉(直說不錯用),再來嘗試椰纖絲(又說更好用),有天閒來再試珍珠石(ㄝ~發根率怎麼更好),最近他告訴我又找到成功率更高的~赤玉土+泥炭土,這個過程花了他5年,或許哪天前輩又會有新發現。有天來個新手也想做牛樟育苗,到園區參觀後,借鏡前輩的配方回去使用,結果成功率卻奇慘無比😅!當環境、管理不一樣時,相同的配方可能會獲得不一樣的結果;前輩的園區在中海拔的山谷,濕度、溫度及日照環境都非常適合育苗,並針對不同的植物,搭建不同的設施、調配不同介質,不斷累積經驗再改進,直到今日在面對未曾育苗過的植物時,這些經驗只能當作參考,小故事提供給新手參考~
以下範例也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