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取貨可裝箱數量:17(預估) 商品說明: 定價:250元
深入了解基本原理與訣竅,
病蟲害防治其實並不困難!
近來,人們對於食物能否吃得安全、安心,或環境保育等議題的關心度年年升高。 農藥的確是現代病蟲害防治上不可或缺的利器,不過若是過度仰賴農藥,除了易造成水質、土壤污染以外,還可能把專吃害蟲的益蟲(天敵)都殺光光,或使害蟲或病原菌產生對農藥的抗藥性,這些對於我們生活周邊的大自然環境、生態體系都會造成沈重的負擔,甚至連農藥是否殘存於作物、吃下肚對健康的影響如何等…這些問題都使人相當擔憂。 其實,不必仰賴農藥的病蟲害管理方式,在歐美國家早就已經開始施行。但在國內,無論是專職農民或一般園藝家,對於病蟲害防治的基本知識都未必很了解。想要這種不避仰賴農藥的栽種法更為普及,就必須先了解到,病害蟲之危害不會單純因為病原菌或害蟲之存在(主因)而發生,必須加上植物的狀態(起因)與生長環境(誘因),齊備三個因素才可能發生。換句話說,確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三個因素同時存在,即可大幅降低病害蟲的危害機率。 本書主要針對有在家自己種植蔬果、花草等植物的朋友們,立於應用生態學觀點,將病蟲害的基本知識、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家庭園藝最容易發生的疾病與害蟲種類、各種植物的受害特徵與對策,透過插圖做最深入淺出的解說。 希望讀者們閱讀本書後,能加深對病蟲害防治之了解,讓自己或家人都能更安心、更安全地盡情享受栽種及品嚐美味作物的樂趣。 作者: 根本久 譯者:林麗秀 出版社:瑞昇 出版日期:2014/04/08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6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序 3 農藥相關資訊 10
第1章 何謂「病蟲害」? 11 1-1 一直困擾著人類的病蟲害 嚴重時可能引發糧食危機 12 完全仰賴農藥無法防治病蟲害 13 1-2 自然界會發生病蟲害嗎? 田地是人工打造的草原 14 生態體系安定就不會出現病害蟲 15 1-3 自然界中的病害蟲之功能 與食物鏈共生才能成立的生態體系 16 1-4 植物對抗外敵的防禦法 植物各自具備的防禦方法 18 生物間的集體防禦系統 19 1-5 病害蟲是人類培養出來的 培育作物後生物相就會變貧瘠 20 本來的防禦能力因品種改良而降低 22 1-6 易引發病蟲害的三個因素 24 1-7 基本的防治對策① 針對主因的防治對策 避免帶入病害蟲(預防) 26 使用農藥 26 農藥以外的對策(非農藥防治對策) 27 1-8 基本的防治對策② 針對起因的防治對策 利用植物的抵抗性 28 1-9 基本的防治對策③ 針對誘因的防治對策 從栽種方法上多花點心思以預防病蟲害 30 間作‧混作 31 周圍作 32 利用Living Mulch 32 專欄 幫助天敵順利過冬的巧思 34
第2章 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概念 35 2-1 栽種計畫① 栽種場所之選定、輪作 打造植物喜歡的良好栽培環境 36 採行輪作方式以避免連作障礙之發生 37 2-2 栽種計畫② 種子、種苗、球根的選法 任何植物都一樣,栽種初期最重要 38 2-3 栽種計畫③ 活用共生植物 植物的絕佳組合 40 2-4 改善土質① 診斷土壤性質與狀態 好土壤必須具備良好的團粒結構 42 仔細觀察土壤性質 42 土壤的硬度也必須確認 43 測量土壤的酸鹼度 44 測量土壤裡的養分含量 45 2-5 改善土質② 使用堆肥 未熟成堆肥為引發病蟲害的元凶 46 堆肥的作法 47 2-6 改善土質③ 正確地使用肥料 肥料的種類與購買時的注意事項 48 施用肥料必須適時、適量 49 2-7 管理作業① 起壟與覆蓋 透過起壟以促進排水&通風效果 50 熟練覆蓋物的用法 51 2-8 管理作業② 除草方法 趁雜草還小時及早去除 52 田地周圍隨時都保持乾淨狀態 53 2-9 管理作業③ 預防用物理性資材 架設防蟲網以隔絕害蟲 54 壟面或壟間覆蓋薄膜 54 利用不織布保護幼苗 55 其他便利資材 55 2-10 管理作業④ 農具或資材的維護保養方法 圓鍬、鏟子 56 剪刀、刀具、鐮刀等 56 支柱、固定工具等 57 防蟲網等 57 2-11 管理作業⑤ 每天觀察以便早期發現 透過下表確認疾病 58 透過下表確認害蟲 59 2-12 作物遭到侵害時① 去除受害部位或植株、捕殺 病因為黴菌時必須摘除受害部位 60 病毒、細菌引起時必須整株拔除 60 發現害蟲時捕捉後捏死 61 2-13 作物遭到侵害時② 安全地使用農藥 農藥的種類與類型別特徵 62 可直接使用的劑型 62 必須溶入水中才可使用的劑型 63 農藥之選用、使用方法 64 2-14 作物遭到侵害時③ 清潔土壤(消毒土壤) 陽光消毒法 66 施撒石灰氮 67 深耕翻轉、暴露寒風 67
專欄 利用納豆製作伯卡西肥 68
|
第3章 疾病別病蟲害特徵與對策 69 3-1 必須提高警覺的疾病種類 三大病因為病毒、細菌、黴菌 70 3-2 嵌紋病、病毒病 出現深淺不一的嵌紋狀病斑 72 基本防治對策為避免害蟲靠近 73 3-3 番茄黃化捲葉病 番茄等受害範圍正逐漸擴大中 74 抑制粉蝨類害蟲之發生 75 3-4 青枯病 植株還是綠色就極速枯萎 76 栽培時務必小心以免傷及根部 77 3-5 軟腐病 由地際部位開始腐爛後發出惡臭 78 打造排水良好的栽種環境 79 3-6 細菌性斑點病 由小斑點擴大為大斑點 80 避免泥土噴濺,確保通風 81 3-7 灰黴病 長出灰褐色黴菌後腐爛 82 避免密植,促進通風 83 3-8 白粉病 表面上佈滿麵粉狀白色黴菌 84 基本對策為加強日照與通風 85 3-9 銹病 葉片上出現鐵銹狀病斑 86 確認發病後妥善處置病株 87 3-10 露菌病 多雨時節許多植物就容易發病 88 通風良好的栽培環境亦可採用避雨栽培方式 89 3-11 炭疽病 黴菌寄生後葉片上出現病斑 90 避免密植,適度修剪枝葉 91 3-12 苗立枯病 地際附近的莖部或根部腐爛後植株倒伏 92 清除殘渣,促進排水 93 3-13 疫病 番茄最容易發生,發病後果實腐爛掉 94 起高壟或加上覆蓋物以防止泥土噴濺 95 專欄 靠土壤微生物幫忙改善土質 96
第4章 害蟲別病蟲害特徵與對策 97 4-1 必須提高警覺的害蟲種類 由受害部位與狀況判斷害蟲的種類 98 4-2 蔥薊馬類 葉或花出現褪色成白色細線狀的斑點 100 防止成蟲飛到田地裡 101 4-3 蚜蟲類 集體吸食汁液而造成危害,也可能成為病毒媒介 102 利用資材或拮抗植物防止害蟲飛到田地裡 103 4-4 蝶蛾幼蟲類、毛蟲類 長大後每個種類都成為大胃王 104 發現後立即捕殺 105 4-5 艷金龜類 成蟲對花朵或葉片,幼蟲對根部造成食害 106 避免投入未熟成的有機物質 107 4-6 粉蝨類 由葉背吸食植物汁液而導致葉片褪色變白 108 勤快除草讓害蟲失去生長的場所 109 4-7 線蟲類 透過小小的絲狀體入侵植物根部 110 拮抗植物的抑制效果值得期待 111 4-8 蛞蝓類 喜歡濕氣較重的環境,夜間啃食花或葉而造成危害112 避免環境太潮濕 113 4-9 葉蟎類 由葉背吸食汁液而使葉片出現白色細線狀斑點 114 利用葉水或鋪墊稻草防止土壤太乾燥 115 4-10 潛蠅類 葉片上出現白線狀啃食痕跡 116 用手指捏死葉片中的蟲蛹 117 4-11 塵蟎類 茄子轉變成褐色後變形 118 使用殺蟎劑以阻止繁殖 119 專欄 生活周遭的天敵 120
第5章 植物別 病蟲害特徵與對策 121 5-1 果菜類 番茄(茄科) 122 茄子(茄科) 124 青椒(茄科) 126 甜玉米(禾本科) 127 瓜科蔬菜 128 草莓(薔薇科) 130 四季豆(豆科) 131 5-2 根菜類 白蘿蔔、蕪菁(十字花科) 132 紅蘿蔔(繖形花科) 133 馬鈴薯(茄科) 134 蕃薯(旋花科) 135 5-3 葉菜類 十字花科蔬菜 136 青蔥、洋蔥(百合科) 138 菠菜(藜科) 139 5-4 草花類 瓠瓜(旋花科) 140 翠菊(菊科) 141 向日葵(菊科) 142 鬱金香(百合科) 143 水仙(石蒜科) 144 大理花(菊科) 145 5-5 花木、庭院樹木類 玫瑰(薔薇科) 146 櫻花、梅(薔薇科) 148 松樹(松科) 149 繡球花(虎耳草科) 150 葡萄(葡萄科) 151 柑橘類(云香科) 152 栗樹(殼斗科) 153 柿樹(柿樹科) 154 藍莓樹(杜鵑花科) 155 索引 156 |

|